首页 > 综合赛事 > 正文
  • 分享到

新媒体赛道体育杂志如何“提速”

2020-07-07 15: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admin

原标题:新媒体赛道 体育杂志如何“提速”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曾经是很多人关注体育最主流的方式。近些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体育新闻的主流媒体渠道也悄悄地从传统媒体转到新媒体,不经意间,似乎很多体育类杂志也渐渐“离我们远去”。

近日,《足球俱乐部》更名为《体育视野》的申请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而作为许多足球迷的“老朋友”,《足球俱乐部》杂志此前在官方微博上宣布将进行转型升级,“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下,纸媒的短暂低迷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我们也坚信足球并不会让大家失去热情,我们依旧会通过新的传媒方式和大家相会……”

在告别《足球俱乐部》的同时,中国的体育迷也发现,其正是纸质体育杂志发展的缩影。因为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体育类杂志也开始进入新的赛道。那么,当前的体育杂志生存环境如何?在“新赛道”中,如何才能不掉队?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足球周刊》《网球天地》等体育杂志的负责人,听听他们心中的体育类杂志该如何进入新局。

专业内容是赢得市场关键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体育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单纯的竞技体育,开始逐渐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体育类杂志又是该领域报道内容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在您看来,目前我国体育类杂志的发展状况如何?呈现着怎样的发展特点,又面临了怎样的发展问题?

体坛传媒《足球周刊》杂志总编辑安然:在媒体形式风云突变的当下,杂志的传统内容优势和渠道优势已经受到很大影响,仅以纸媒的形态很难继续生存和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大家时常看到一些杂志休刊的消息。

信息爆炸的时代,生活压力徒增的时代,静下心来手握一本杂志细细品读,渐渐成为一种奢侈。而体育又是个讲求快节奏的类别,赛事直播现在遍地开花,体育迷对杂志的需求也没有先前那样强烈。这些原因都压缩了体育杂志生存的空间,之前同一项目数本杂志争奇斗艳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足球杂志之前有《足球世界》《足球之夜》《足球俱乐部》《踢球者》《足球周刊》等,但目前市场上,仍在正常运营且保持足球信息与深度内容为核心内容的足球杂志只剩下一两家。

《网球天地》杂志副主编崔伟:和十几年前相比,当下体育杂志普遍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尤其是综合性体育杂志,面临的困难会更大。单项类杂志,由于其专业性、权威性和影响力以及受众比较固定,相对来说会好一些,但同样面临困难,如同《足球俱乐部》一样。

以网球为例,以前有3本专业刊,现在只剩下《网球天地》一本。不可否认,传统杂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冲击,但我认为,关键还是杂志自身的“内功”是否过硬,内容是否接地气,是否真正在形式上实现了融合发展。据我了解,《健与美》《乒乓世界》等在这方面做得就不错。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体育类杂志既是体育爱好者和研究者知识积累和创造的重要载体,又是体育科学技术应用的传播工具。可以说体育类杂志及时传播、交流最新的体育科技动态,也在不断记载、传播的过程中促进着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贵刊的读者和市场呈现着怎样的特点?又是如何利用现有市场抓住读者的?

体坛传媒《足球周刊》杂志总编辑安然:《足球周刊》是一本足球垂直领域的专业类杂志,我们的读者大部分是深度的足球爱好者,因为创刊已有19年,一批当年的年轻读者已为人父母,读者的年龄跨度也较大。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上广深的读者占据比例较大(总和超过1/4),其他诸如西安、成都、重庆、天津和武汉等足球热度比较高的城市也有很多读者。想抓住读者,当然还是依靠专业内容的制作,以及符合读者口味的设计与包装。

当然,在新形势下,杂志的制作不能一味死守传统套路,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很有必要,经营层面也需要增加市场营销手段方面的考量。

《网球天地》杂志副主编崔伟:《网球天地》的读者群大致可以分为网球专业人士和业余网球爱好者两大类。网球专业人士包括各省市的专业队、网球学校、网球俱乐部、企业的从业者;业余爱好者的范围则比较广泛,从青少年、大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以及退休人员等。

发表评论
回顶部